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传承

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

2020-04-04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游牧民族典型代表的蒙古民族,在十三至十四世纪创造了振憾世界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空前的大一统王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辽阔的版图。能够见证这段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却留下的很少,元上都遗址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元上都遗址丰富的文物遗存,为国际、国内蒙元文化研究者提供了确切而真实的物证,使其成为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游牧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基地。 

  20067月,国际古迹理事会世界遗产评估报告员尤嘎先生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他的评价是:“无论是真实性、完整性,还是保护现状,元上都遗址都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陪同尤嘎先生考察的国际古迹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协会副主席郭旃先生指出:“在全世界800余处世界遗产中,还没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应加快申遗的步伐”。 

  20087月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率领文物保护司司长、遗产处处长、文物处处长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正蓝旗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察,时任内蒙古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陈朋山部长专程赶到正蓝旗陪同考察。在雨中整整一个上午童局长一行边观看遗址边听讲解,对在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元上都遗址令人震撼,保护得很好,基本是原生态的,遗址和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它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完全具备世界遗产的条件,申遗工作可以积极推进”。这次考察奠定了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快速推进的坚实基础。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久远、客观条件千差万别。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文化遗产众多。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充分说明国家在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时,越来越重视从维持省、市、自治区间世界遗产的平衡性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在世界的代表性的角度,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照顾共存文化遗产、边疆文化遗产,有效加快推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差异性,有效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保护,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在全社会构建和谐文化,更有助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强区建设。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服务热线
0479-4223338
邮编:027000
服务时间(9:00-18:00)

蒙公网安备 15250202000268号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金莲川大街锡林郭勒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蒙ICP备20002322